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农村金融改革的浙江实践:村级担保基金盘活闲置资源

2015-06-14 15:36: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中新网丽水6月14日电(记者 胡丰盛 见习记者 胡佳棋)5月30日,时至午夜,36名村民代表在青阳门社区的会议室里商量着一件大事。

这场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大牛村的村民代表大会从晚上八点开到了十一点。

三个小时的会议集中议题就是将公益林的未来补偿金进行质押,作为质押基金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表达着内心的困惑,“抵押公益林未来补偿金,不贷款的人是不是就要把利益让出来给贷款的人?”

开创公益林未来补偿金质押贷款

“即使你现在不需要贷款,今年不需要,明年、后年可能就需要了,这个项目是从大部分村民的利益出发的。村民的利益是不会受到损害的,先是从生态公益林未来补偿金作为抵押,最终是会从农户反抵押的房产、个人财产来变现,把钱还到集体中来,对其他人的利益不构成损害的。”

“农房在银行的眼里是不值钱的,我们就是把这些作为反抵押,给他变现。”

大牛村村主任蓝伟林与各部门负责人一一对疑问进行解答,“不是每个村都有机会,现在我们有这个机会,就要把握好。”蓝伟林站在村民代表中间,用家乡话阐述着政策的要点。

随后,36位村民代表举手表决,全票通过。

中国人民银行云和县支行农村金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林千里见证了这一幕,谈起那晚的情景,林千里回忆道,“举手表决之后,签字‘画押’,村民都很朴实,还是蛮感动的。”

“生态公益林每亩每年补偿23~25元,除了这个钱以外,想把树砍掉,一棵都不可能。通过这个公益林未来补偿金未来五年收入来质押,可以放大五到十倍进行贷款。”蓝伟林提到这项政策依然难掩心中的喜悦。

据林千里介绍,当初选择公益林补偿金质押试点的时候,其中一项标准是公益林面积要大,大牛村的公益林总面积达到22500亩,其中集体公益林面积8400亩。

记者从云和县林业局了解到,按照目前国家对公益林每亩补贴23元的标准来算,每年大牛村的公益林补偿金可达51万元。将5年的补偿金收入进行质押,由担保公司担保后放大五倍进行贷款,大牛村就可获得1000万的贷款资金。

“我们就付一点利息,我们村可以把这笔资金变现1000万,这个数字对于农村来讲,现在也好,未来也好,真正用到的时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后盾。如果有合适的契机,我们就可以启动这笔资金。”蓝伟林说

江根远是大牛村第一位申请公益林未来补偿金质押贷款的农户,他打算申请10万元的贷款。从事木制玩具产业的江根远告诉记者,“10万块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几个月的资金流转问题。”

“对于农民企业来讲,如果有合适的项目,没钱等于空想,而有了足够的资金,资金雄厚了,可以马上投入进去,对产品的预算等等各方面都更有底气一点。”蓝伟林告诉记者。

村级担保基金贷款 因村而异

“打个比方,我们是一个厨房,我们想多烧一点‘菜’,创新一些新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户多层次、多样化的信贷需求,让农户的选择大一点,以此来拓宽农民的融资渠道。”中国人民银行云和县支行负责人表示。

据中国人民银行云和县支行负责人介绍,农民的需求层次是不一样的,,尽量结合云和县各村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扩大选择的余地。“有林权的选择林权那道菜,有股权的选择股权那道菜,有农房的选择农房那道菜。”

2014年7月,云和县安溪乡下武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创建了全国首个股权质押基金,专为经济合作社股份所有者贷款融资提供担保服务。

“通过担保,可以解决农户建房资金和创业资金的问题。”云和县安溪畲族乡常务副乡长吴巧红告诉记者,“说老实话,像我们这种资金薄弱村,股权是不值钱的,通过这种金融改革,家里两三个人就可以贷20到30万。”

“银行调查前置,走村入户,对农户进行前期调查,结合农户拥有股份数和信用等级进行授信,村里成立三人组成的担保基金管理委员会,农户申请贷款时只要填一个申请单,只要三人意见一致就可以提供担保,手续简便、利率优惠。”中国人民银行云和支行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从申请股权质押基金担保贷款到最终拿到贷款,“也就是几天的时间”,下武村村长蓝华平从村镇银行贷到了40万。随后,他将家里的养鸡场换上了全套的自动化设备,蓝华平说,“比以前省力了不少,以前两万只鸡,最起码要三四个人养,现在一个人就够了。”

而自动化设备的上马不但解放了劳动力,还解决了因劳动力限制迟迟没有扩大的养殖规模问题。

蓝华平是安溪乡下武村股权质押基金贷款的受益者之一,据了解,目前,村镇银行对下武村全社31户农户进行了授信,授信额度达到346万。第一批农户已经收到了贷款230万,农户将这笔资金用于发展生产,极大的缓解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在云和县白洋墩村,一幢幢排列整齐的四层小楼正在一批批建造起来。而这个项目的前期准备可谓是历尽艰辛。谈起浙江省正在开展的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三年行动,白洋墩村村委会主任林跃华告诉记者,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村民的动员工作非常难做。

如今,第一批拆迁的村民已经搬进了新家,这一切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原来,2013年11月,在中国人民银行行云和县支行的指导下,白洋墩村拿出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村民每户入股1至3万元,成立了200万元的担保基金。有了担保基金,农业银行云和县支行迅速给70位村民发放了1800万元贷款。

白洋墩村村民程永平是第一批贷到款也是第一批开始搬迁的,从事木制玩具产业的程永平平时都将资金用于购买原材料和工人工资,“没有闲钱建房”,在程永平看来,如果没有这笔贷款,自己也不会这么快搬进新房子。

据悉,云和县11.4万常住居民中有9万是农民,山多地少、村多人少。因地制宜的担保基金将农村里闲置的资源盘活,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户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

从资产到资本 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据了解,通过成立产权担保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农村土地(林地)流转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宅基地使用权、生态公益林收益权等农村各类产权抵押融资,做活农村资产资源,担保公司跟银行已经实现了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

林千里认为,“通过担保公司与村集体合作,成立担保基金,通过金融改革一方面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产品,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办公室副主任邵峰认为,“虽然农民创业机会很多,但有一些难度,第一个难点就是缺资金,资金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现在应该多渠道的解决农村创业的资金瓶颈,云和的做法在浙江省算是一个最新的农民互助合作的创新成果,把政府对农民今后若干年的补偿作为一种抵押物,向银行借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创新。”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沙虎居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的目的是要把农村的资产从市场的角度搞活,农民手中就那么多东西,怎么样把农民手中的资产盘活,从资产变为资本,让它能够增值,这样才能帮助农民致富。”

截至去年12月,云和县金融机构已累计向“信用农户”发放贷款13.8亿,同比增长21.5%。而随着村级股份合作社股权质押贷款的持续推进,预计将为全县3万多名村级合作社成员盘活6亿元的沉睡资本。

云和县是丽水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县。2014年,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全县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2.93亿元、农村住房抵押贷款余额达1.22亿元、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600多万元,这对盘活农村资产、促进农民创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据了解,2014年云和县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0.7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56个百分点。基于云和县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2011年增加28.32亿元。

邵峰认为,“以村为单位,大家都是熟人,都讲信用,如果有钱不还,那在村里是待不下去的,如果以乡、县为单位,我不提倡。这种农民互助合作,大家都是一个互助组,大家都很熟悉,这个人借钱到底有没有能力还,没有能力大家都不要你参加,参加的时候就有一个筛选,应该说是一个好事。”

“多渠道的挖掘抵押资源,把抵押资源组织起来,形成具有互助合作性质的担保组织,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邵峰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担保互助会哪里都可以做,具有普遍性,主要看担保的东西是什么,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实际。”

同时,邵峰建议,“担保互助会的规模不要太大,担保资金的额度不要太大,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风险也是比较大的。”(完)

原标题:农村金融改革的浙江实践:村级担保基金盘活闲置资源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