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涪陵 > 周边 >

涪陵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2015-06-13 11:00:23 来源:中国涪陵网

评论

6月13日是第10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日前,记者通过采访有关人士,得知涪陵的一些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危险,亟待加强保护和利用。

不可移动文物点1006处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涪陵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006处,其中,古遗址55处、古墓葬558处、古建筑190处、石窟寺及石刻11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89处、其他2处。这些文物中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白鹤梁题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蔺市龙门桥、马武碑记桥、小田溪遗址、周煌墓、陈万宝庄园、李蔚如旧居、816工程遗址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市级历史文化名镇一处(青羊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一处(安镇村)、中国传统村落4处(大顺村、大田村、安镇村、凤阳村)。

涪陵区博物馆现有可移动馆藏文物9896件,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279件。

51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

记者从涪陵区文化馆了解到,2008年,涪陵榨菜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类涪陵御锣、龙潭八牌锣鼓、焦石民歌和传统技艺类涪陵油醪糟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等7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还有43项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命名了15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10人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建数字化管理平台保护古籍

记者从涪陵区少儿图书馆了解到,该馆现有古籍12448册,其中善本古籍16种199册、普通古籍247种12268册,入选《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17种。善本古籍主要有《周煌册封琉球登舟图原卷跋》、《涵史》、《宋黄文节公文集》、《丹台玉案六卷》、《吴诗集览》等。

2014年,区少儿图书馆将1911年以前的珍贵古籍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处理,并建立数字化平台,以数字化的形式供读者查询利用,同时为读者提供影印古籍和数字化古籍的服务。目前,该馆已全面完成馆藏古籍的数字化扫描和数据加工处理工作,进入古籍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阶段。

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涪陵是历史文化遗产富集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形势严峻。

据涪陵区博物馆负责人介绍,1988年涪陵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确认文物点539处,到2010年“三普”时消失201处,22年间全区近40﹪的文物点荡然无存。“三普”结束后一年间,又有30处文物部分损毁或消失,这种状态让人揪心。

据了解,受缺少古籍修复专业人才、人为损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认识不足、缺乏非遗保护意识等因素影响,目前涪陵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及馆藏古籍、字画等得不到抢救修复,破损严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

此外,区博物馆、区少儿图书馆由于地理环境较差、公共配套设施不足等因素制约,难以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对文化遗产开放利用不够,对外传播力度不大。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