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四问留守儿童之困:外出务工父母该怎么办
2015-06-13 05:30:23 来源:新京报
毕节4名留守儿童的离世,让独居留守儿童(无长辈照看,跟兄弟姐妹一起或独自生活)受到关注。2013年全国妇联的一份报告显示,全国有205.7万多独居留守儿童。在这一群体中,年长的孩子要承担照顾弟妹的责任,生活和精神压力大,容易走极端并产生绝望情绪。专家表示,对监护缺失这些孩子,相关部门应承担起相应的职责。
1 悲剧发生我们该怪谁?
“家庭、社区网络到政府三道防线的缺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旭东认为,贵州毕节悲剧发生原因可能主要源于三道防线的缺失:
首先,无论何时何地,家庭应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道防线。但四名孩子的家长均外出打工,同村的亲人也无尽到相应的看管责任。
其次,社区网络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独居留守儿童属于高风险家庭,应该受到周边社区网络的社会组织的重点关注,社区化的社会组织可定期探查这样的高风险家庭。
第三,政府没有起到托底的作用。这样四名孩子独居的留守家庭,政府应该行动起来,比如监督其家长履行相应的监护责任,实在不行,撤销家长的监护权。政府应该及时发现这样高风险的家庭。
2 外出务工父母该怎么做?
专家建议一周联系不少于一次
总体来看,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僻、内向的性格。儿童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相处方式多成为其以后为人处世的方式。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对其为人处世的指导,留守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
由于长期交流的缺乏,很多留守儿童与父母关系淡漠,留守儿童与家长关系呈现非情感的趋势。
很多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儿童沟通仅限于询问学习成绩和健康状况。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多,情感越来越细腻,但是家长往往忽视孩子作为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家长与孩子平时电话等方式进行沟通时,除了学校生活,应该更多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比如可询问孩子的学校生活、同学、朋友等更日常的生活细节。此外,外出务工家长应该与孩子的老师、在家监护人等保持沟通。
家长可通过电话、网络等与留守儿童沟通,最好沟通频率一周不少于一次。
3 怎样选择合适监护人?
农村应建立联动机制对监护人进行监督
监护人的缺失以及监护人相关意识的缺乏是留守儿童受到伤害的主要原因。
调查人员走访过程中发现,很多留守儿童完全没有监护人看管、独自生活,甚至还要照顾弟弟妹妹,这些儿童属于独居留守儿童,这样的留守儿童与普通留守儿童相比更容易发生生命伤害以及各种意外伤害。毕节的4名儿童属于这一范畴。
社区应该为独居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对独居留守儿童建立登记,要求有父母或者相关人员履行监护职责。如果父母不履行监护职责,政府可撤销监护人资格,为留守儿童寻找其他合适的监护人资格。这个监护人资格要通过村级为单位的政府的考察,此外,村里还应该建立联动机制,乡里乡亲对监护人进行监督。如果没有合适监护人,国家民政部门应该起到托底作用,承担起相应的职责。
4 如何填补法律空白?
专家建议严重忽视应等同虐待
北京京润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骁介绍,我国留守儿童保护主要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通则》等相关规定。韩骁认为我国对留守儿童的立法保护不完善,大多仅是原则性规定,太过笼统,可执行性差,政府职责并不明确,未颁布专门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法律法规,在法律层面上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有力的保护。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旭东也认为,当务之急是应健全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制度,增加其可操作性。我们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增加亲子团聚权的相关条文,规定外出父母应关心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严重忽视应等同于虐待罪受到惩罚。
在制度方面,明确政府在留守儿童救助方面的主体责任,建立留守儿童社区保护网络,如形成以村为单位的社区保护网络,明确强制报告制度,完善临时监护程序。目前留守儿童管理受许多部门的管辖,监管协调比较差。应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通过搭建平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工作格局,提高非政府组织和群团组织在社会事务中的地位。
■ 讲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万秀区一山村80%的青壮年在外打工。新京报记者联系该村幼儿园老师詹老师了解情况,詹老师也曾是一名留守儿童。该村小学约有200多名学生,其中大部分为留守儿童。
【安全隐患】
捡食花生中毒身亡
刘奶奶的媳妇生下孩子小军几个月后就去广东打工,将孩子留给母亲照看。小军3岁时开始上幼儿园,刘奶奶每天都会接送上学。刘奶奶某日在邻居家打麻将,小军在旁边玩耍时捡食了地上的花生,当即全身发黑,中毒身亡。“农村为除虫鼠,常在地上撒一些毒药,小孩子看见吃的都喜欢捡,中毒身亡的悲剧不在少数。”此外,该村位于山地,每年6月开始进入山洪汛期,孩子走路上下学,路上的安全隐患极大。
【监护人问题】
“问题”孩子被抛弃
詹老师也曾在该村小学担任教师,她说校方只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不发生安全事故,由于找不到家长,难以管理放学后的“群架”。村里有名的“打架女王”小芸,家中的奶奶管不住,而在外务工的父母再也没有联系过她。小芸妈妈听说女儿打架骂人学习差,将小芸弟弟接到广州,告诉朋友说,生了个不听话的孩子,不要了,再生一个。村里有许多被彻底抛弃的孩子,詹老师说,父母通常会将孩子的问题归咎于年老的父母,当自己无法弥补时,便任其“自生自灭”。
【性格情绪】
“自卑让他们更孤僻”
“我常常看见一些孩子发呆,不爱说话,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詹老师在一次六一儿童节问二年级的童童有没有准备新裙子跳舞,童童低着头一言不发,躲到角落哭泣。詹老师试着与她沟通,童童说妈妈没有给自己寄新裙子,也没有祝自己节日快乐,“绝望和自卑会让他们越来越内向孤僻。”学校中大部分孩子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经常以死威胁长辈。然而,许多家长并不在乎孩子是否上学,认为“不愿意去上学就不去吧。”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侯润芳 程媛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