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扶贫更扶智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2015-06-11 16:15:30 来源:中国青年网

评论

参加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挑战与对策研讨会嘉宾合集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1日电(记者 周围围)10日,参加“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挑战与对策”研讨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与正在北京市商业学校学习的首批40多名从云南滇西边境地区对口招收的学生进行了交流。

“第一次看到叉车,我就喜欢上了,今后想当仓库管理员”;“我的普通话提高了,更愿意和别人交流了”;“我的性格更开朗了,我要积累资金,将来开一家自己的物流公司”……这些来自保山贫困地区的学生讲述着自己来北京商校学习半年来的变化,还透露了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

“看到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和精神状态,真是高兴。”云南省保山市副市长杨雄华看到来自保山地区的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欣慰地说,“保山与北京的直线距离3000公里,山高路远。一年的学习时光虽然不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但却打开了他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意义深远。”

据北京市商业学校校长侯光介绍,2012年4月,作为东部优秀职教集团代表,北京市商业学校承担了国家扶贫攻坚计划的任务,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职业学校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两年来学校共招收保山地区贫困学生400多人,根据不同专业的实训需求,采取当地两年加北京一年或当地一年加北京两年的免费学习形式。学校在定期选派干部到保山指导当地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每年还接收100名教师来京实训。

“为了让学生在京期间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员工集体捐款16万余元,专项用于学生的学习奖励,并为学生购买了羽绒服,全力保障保山在京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侯光表示。

回忆当年滇西扶贫的经过,侯光说,“为了做好帮扶工作,当时还成立了专项小组,领导多次赴滇西实地调研考察和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先后召开了扶贫工作专题会13次,组织帮扶工作调研4次,参与调研人员30余人,组织人员赴云南保山考察60余人次,召开对口帮扶洽谈会6次,云南保山来京专访26人次,在可行性的基础上制定了帮扶方案,与保山市政府和教育局支持的职业学校对签订了协议,双方在组建分校,联合招生,联办专业,挂职锻炼等方面开展深入的合作,为对口帮扶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北京市商业学校党委书记史晓鹤还透露了下一步的扶贫计划,“今后还将针对保山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产业经济战略发展等方面设置和优化专业,以智扶贫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支撑保山地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据了解,北京市商业学依托其所属的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联系社会力量对保山地区的茶叶、石斛药材、珠宝及汽修等方面作产业发展分析,目前已开拓了滇西特色产品的进京销售渠道。

在案例研讨环节,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今年某地区的高考命题作文,他的爸爸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孩子劝他不听,他向警察举报,现在要让孩子给他爸爸写封信,怎么说服他爸爸。网上最近有一个范文,文中陕西富平的一个贫困学生说我爸爸第一没有手机,第二没有汽车,我不知道怎么下笔,我上学骑的一直是不小心就掉到沟里的车,我连高速公路都没见过。”他指出,“这其实是很多边远农村孩子成长的环境。办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贫困地区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

政协委员们认为,增强职业教育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吸引力,是发展职业教育、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的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张廷皓点评北京商业学校精准扶贫案例经验时指出,中国古人讲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北京市商业学校的精准扶贫正在是通过抓住特色实现精准,给学生立足于社会的能力,让学生能在市场大潮中立住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何丕洁还指出当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困境:“我们也发现在对口帮扶过程存在一些不对接、不适应的情况。目前职业教育有两个突出矛盾:一是国家需求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偏低的矛盾,二是职业教育出口好与入口差的矛盾,即虽然职业教育就业率高,但是报名者却不够踊跃。”

他建议,“今后地方政府还要进一步加强东西部职校合作的后台支持,加强对西部地区职校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培养学生终身从事职业劳动的意志品质。”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