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野外生存:几天没吃的 野兔没烤熟就咽下
2015-06-11 09:56: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制图:邓方宇
话题背景
近年来,军需部门结合战时经验,对野战食品进行了改进。除了简单的压缩饼干与罐头食品,能够加热食用的自热食品也进入了各个部队的给养库。同时,09单兵即食食品配发部队,野战食品种类与口味逐渐丰富起来,为部队执行战备、演训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野战食品到底吃起来口感如何?是否符合战场需要?还有哪些改进的空间?记者采访了机关业务部门与基层官兵,对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调查实录
野战食品能否满足官兵需求
●众口难调,一些官兵不愿吃
●野战食品吃得次数少,官兵从身体到心理上都不适应
●看法不一,口味与功能孰轻孰重
在去年的一次演练中,广州军区某团每人都按标准携带了野战食品,可是在休息时,战士许冬冬却拿出自带的面包、火腿肠等自购的“方便粮”。记者了解,以往,像他这样不愿吃野战食品的官兵并不鲜见。许冬冬说:“大家来自天南地北,营区伙食口味也较为丰富,而野战食品相对口味单一,吃起来还是不太适应。”
在该团保障处领导看来,部分官兵之所以不爱吃野战食品,与官兵吃得次数少,从身体到心理上都不适应有关。据了解,按照过去的规定,野战食品购置费用从官兵伙食费里出,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不是特殊情况,部队不会专门组织食用训练,导致大家对野战食品的口味、种类搭配、食用方法等并不熟悉,影响了官兵对野战食品的适应程度。
经相关部门测试,野战食品有热量高、易携带、营养均衡等特点,符合战场需求,但是在口味与多样性方面的确比不上传统热食。到底是口味重要,还是功能重要?对于这一点,在部队官兵中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野战食品在战场上,快速有效供给能量是最重要的事,口味过得去就行。某旅下士赵飞参加过多项重大军事任务,野外生存经验多,他讲述了自己在一次野外生存训练中的切身体会。丛林之中,只有在特定的补给点才能找到少量野战食品,其他的要靠捕捉动物、采集野果收集。有时几天吃不到东西,抓到一只野兔,处理完之后,还没烤熟,就被咽到了肚子里。如果此时找到野战食品,简直是个宝贝,吃一顿能顶很长时间。
另一种观点认为野战食品的口味也很重要,不可忽视。这一观点得到了某团参加过实战的老战斗英雄的支持。他回老部队作报告时说,当时部队持续作战20多天,部队携带的压缩干粮因含水量少、口感差,吃到最后难以下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战斗力。
改革探索
如何让野战食品符合战场需求
●供应方式由部队自购改为上级配发
●野战食品适应性训练科学展开
●针对不同任务研制专用食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解决官兵在日常训练任务中野战食品“调货难,吃不起”的问题,总部调整改进全军作战部队军用食品轮换方式,由原来的部队自行组织、所需经费从部队伙食费中列支,改由总部统一计划、统一筹措、标准配发、免费供应。同时,下发相关规定,要求部队结合演习训练任务,组织开展野战食品适应性训练。
广州军区军需物油部在组织部队大范围开展野战食品适应性训练前,在某团组织了先行探索。他们成立课目指导、医疗保障、数据采集3个小组,对官兵的生理指标与训练成绩进行监测。“野战食品如何使用,需要科学的数据来支撑。”军需物油部领导介绍说,他们根据该团训练进程,采取训练过程中每日体检、分阶段测试、训练后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官兵的生理、心理反应等资料数据。
采访时,某团官兵恰好刚从野外训练归来。该团助理员鹿铭告诉记者,在训练过程中,他们将09即食食品、单兵自热食品、M9午餐肉罐头搭配使用,提高了野战食品的保障效益。
同时,他们根据作战任务的不同,对所需野战食品的口味、营养及食用方法进行深入调研。广州军区军需物油部助理员喻基福告诉记者,在深入敌后执行短期任务时,热量与营养应该放在第一位;而在长时间食用,持续作战的条件下,要注意改善和兼顾口味,否则会使官兵产生厌食心理,进而影响部队作战能力。因此研制配发针对不同兵种、不同任务的专用食品,让保障更为精细,才能使“吃”与“战”无缝对接。
军区工作组将官兵的意见建议收集整理后,积极与总部、厂家、科研院所沟通,加以研究改进,并根据部队对野战食品的数量、品种需求,调配划拨,指导部队常态化开展适应性训练。
官兵期待
野战食品还有哪些需改进
●主食口感有待进一步改善
●搭配小食品种类能够丰富些、配菜量能够加大些
●包装细节更加符合战场需求
记者了解到,野战食品的主食当中,压缩干粮虽然能量较高,但是口感一般;自热食品虽有米饭面条之分,但口味基本雷同,长期食用,依然会影响官兵食欲。调查中,有58%的官兵认为09即食食品的口感及品种搭配需要改进。
官兵们口味各异,有人喜欢吃辣、有人喜欢吃酸、有人喜欢吃甜,而野战食品的主食在首先保证营养、携带方便的前提下,很难做到有如此多种口味。对于这种情况,某团官兵建议,在野战食品中可以增加一些便携的山楂片、泡椒、榨菜等风味小吃,并加大09即食食品中酱牛肉及配菜的分量。
“作为野战食品,包装的细节也十分重要。”某旅二营教导员邹社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去年夏天,该旅在丛山密林间对敌实施渗透袭扰,由于在树丛中潜伏了近10个小时,大家的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一名战士悄悄摸出一包野战食品,哪知开塑料袋的声音过响导致位置暴露,使行动功亏一篑。
由于战场情况复杂恶劣,稍有不慎就会暴露自己的位置。邹社良对于野战食品的外包装有着自己的期待,如果野战食品外包装,既能防水、抗压,又易于携带、方便打开,则会给官兵作战训练中携带、食用食品,带来很大方便。
另外,加大供应保障的力度,也是基层部队的现实需要。据了解,我军野战食品系列化,多样化,已达近百种,可是由于相关食品调拨难、保障渠道少,部队难以找到相应的供应渠道,部队真正能储备的只有常用的几种,这也是难以保证丰富口味的原因之一。
走向战场
野战食品如何食用更科学
●在不同战场情况下,要区分食用方法
●食用野战食品的每个细节,都要符合作战要求
●部队需要携带何种、多少野战食品,需要详尽的数据支撑
“刚吃下去没啥感觉,可过了1个小时,却感觉肚子胀得厉害。”长途拉练,体力消耗大,广州军区某团上士禹永起在休息时,狼吞虎咽地吃下了一袋09式即食食品,没想到身体出现了不良反应。
在食用野战食品初期,部分官兵出现了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经过研究分析,竟是食用方法出了问题。“野战食品由于热量高,食用起来也要讲究科学方法。”喻基福介绍说,官兵根据后勤机关人员的指导,按照细嚼慢咽、少食多餐、适量饮水的方法进食后,这种现象逐渐消失。
战场上,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官兵的生命,战斗的胜负,野战食品的食用也不例外。去年跨区演练,该旅深入大漠戈壁,别说河流水源,就是小草都没几棵。在执行侦察任务时,下士刘冰一直吃的是压缩干粮,导致口渴得更厉害,不一会儿便把水喝完了,还没办法补充,只得靠向战友们“蹭水”维持体力才回到营地。
“野战食品有不同的种类,在缺水条件下,应该携带消化耗水量较小的食品。”喻基福说,吃饭是战场上的一项重要任务,该如何携带,如何搭配,怎样确定种类和数量,都要讲科学。
“执行不同任务时,1天需要吃多少干粮”“在后勤补给被切断时,怎样合理安排饮食”“深入敌后执行任务,携带食品与装备如何统筹协调”……采访过后两天,某旅二营即将组织战术拉练,邹社良带着干部骨干,对官兵们使用野战食品“练胃”的方案进行研究。
他告诉记者,野战食品该如何携带、使用,不能大而化之,而需要详尽的数据支撑,这需要机关后勤部门、基层分队、个人,在每次演训活动中记录统计,才能使野战食品的保障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以战斗力标准做好“吃”的文章
■林敬秋
拿破仑曾说:“士兵是靠肚子行军打仗的。”打起仗来,官兵的“吃”与战争胜负有着直接关系。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军事记者就把军粮列为“打败萨达姆的十佳武器”之一,因为它“有效鼓舞了联军将士的肚皮”。可见,吃关乎战斗力,吃对军队这个特殊群体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野战食品作为野战条件下给养保障的重要手段,已逐渐成为我军执行重大任务给养保障的首选。近年来,我军野战食品从营养到品种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基本满足野战条件下官兵所需要的营养。然而,随着作战演训任务的发展变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官兵对野战食品的口感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野战食品吃几顿还行,如果连续食用,往往让人变得没有食欲。吃不下何谈战斗力?为了让官兵的胃更适应战场,总部要求部队将野战食品食用训练纳入常态化训练。
科学实验表明:人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下,容易产生厌食情绪。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时常伴随恶劣环境,官兵难免会出现食欲不振等情况,易造成非战斗减员,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在强调胃适应战场的同时,野战食品研制部门应在满足人体所需营养成分的前提下,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研制出品种多、口味好、营养均衡的野战食品,切实满足官兵各种复杂环境下作战需求。(记者 濮 照 通讯员 邹 亮 班景辉)
原标题:解放军野外生存:几天没吃的 野兔没烤熟就咽下[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