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只盖6幢房 美红会这样援建海地?
2015-06-07 11:03:43 来源:
根据调查记者网站ProPublica获得的文件,美国红十字会从2011年起负责为海地首都太子港坎佩切地区建造房屋,但迄今只建好了6幢房子,根本没有实现其当初承诺的为13万人提供住所的目标。
记者实地采访发现,这些居民中很多仍住在临时大棚里,或者仅获得短期租房补贴。此外,该机构还被爆在没有水和肥皂的地方修建洗手设施。
仍然住在贫民窟里的坎佩切居民
曾担任该项目经理的卡琳·诺艾尔告诉记者,由于“美国红十字会完全没有专业建设知识”,导致坎佩切项目被一推再推。此言得到了另一位前红十字会官员的证实,他说,由于需要听华盛顿总部的远程操控,项目进展的每一步都要耗费比预期多四倍的时间,“他们毫无建设经验”。
ProPublica说:“鉴于此,(美国)红十字会只能把捐款交给其他建筑公司来完成这些项目。”
坎佩切当地居民更称,美国援建工程不仅大幅缩水,质量也不能保证,安装的路灯等基础设施根本“用不住”。
太子港郊外,美国援建的临时庇护所使用寿命只有3—5年
记者还发现,在美国红十字会承担的另一个为海地北部贫困地区重建道路、村庄、水管和卫生设备的项目中,该机构花费了1300万美元却没有建成任何饮水设备或基础设施。
美国援建的临时庇护所内部
对于上述质疑,美国红十字会发表声明称,由于“海地政府换届、没有获得土地权、社会治安状况堪忧等挑战性情况”,坎佩切地区的建筑规模只能相应缩减,且不会再建设新的房屋。
该机构还说,将通过为当地人提供租房补助、帮他们修缮现有住所等方式兑现当初的诺言。“美国红十字会已经改善了几百万急需人道主义援助的海地人的状况。虽然进展速度不像我们当初设想的那样快,但现在的海地比起5年前已经好多了。”
但业界人士认为,美国援建项目的“可悲结果”只能归因于红十字会缺乏专业建筑知识,只好过度依赖各级建筑承包商。在这些公司的层层分包下,美国民众的捐款被一点点花净。
记者发现,美国红十字会频繁以支援海地震后重建作为募捐理由,又把大笔钱花在招聘外籍雇员上。
虽然该机构曾承诺让海地人担任援建项目中90%以上的职位,但记者发现招聘的海地人比例和这个数字相差甚远,且极少有人能获得高级职务。而来自其他国家的外籍职员根本不具备当地文化背景,更不会说当地通用的法语或克里奥尔语。
据美国红十字会内部的预算文件显示,坎佩切项目外籍经理光是生活补贴就有14万美元,而海地本地人所能担任的最高职务仅仅是工程师,且总收入还不到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一——4万2千美元。
一个月以前,美国红十字会CEO盖尔·麦克格维恩接受采访时曾承诺,该机构所得善款的“90%以上会用于海地援建”,而实际情况与这一目标相去甚远。该机构至今不肯公开项目行政高管人员的收入,而这一向被监管机构视为衡量慈善组织专业性和可信度的指标。
业界人士表示,慈善组织通常将75%的所收款项用于慈善事业,按这个标准,美国红十字会91%的数字可信度不高。
虽然麦克格维恩曾表示,美国红十字会“已为450万海地人提供了帮助”,但地震发生时海地的时任海地总理让-马克斯·贝勒里夫说,这个说法非常可疑,因为海地当时人口仅为1000万。“不,不,这(450万人)根本是不可能的。”
贝勒里夫问道:“对于海地来说,5亿美元是很大一笔钱。除非你(美国红十字会)的油钱比我花的多得多,除非你给员工开的工资比我开的高20倍,除非你盖房子的费用比我用的多5倍,不然怎么也花不完这么一笔钱啊!”
“(美国)红十字会不肯披露民众给海地几亿美元的捐款是怎么花的、花了多少、效果如何,但我们发现那些急需帮助的人民并没有得到该机构当初承诺的那些帮助,”ProPublica总结说。
【是救灾还是作秀?】
曾在美国红十字会负责为海地灾民建造避难所的李·马拉尼告诉记者,当时美国救援官员只关注媒体曝光率高、能为自己树立良好形象的援建项目,而像为海地人建造住房这类“不讨巧”且曝光率低的项目则根本不受重视。
现在已经辞职的马拉尼回忆说:“我走出会议室,看了一遍和我一起工作的(美国红十字会)的同事,心里实在太难过了。我跟他们说,我已经没有留在这里的理由了。然后我坐上飞机,离开了。”
虽然美国红十字会在声明中否认海地援建项目关注作秀多于救灾的说法,但海地人认为这种现象的确存在。
坎佩切社区机构负责人让·福楼拜指责说:“美国红十字会告诉过我们,他们来这里是要改变坎佩切的样子,完全改变。现在我不明白他们说好的改变是指的什么。我认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
(记者朱东阳,编辑闫珺岩,新华国际客户端独家报道)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