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学者记者与环保行者相聚北大 关注垃圾围城

2015-06-06 08:55:04 来源:中国青年网

评论

6月5日下午,“2015地球·公民·传媒环保日聚焦——垃圾的围城与突围”活动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拉开帷幕。 中国青年网记者 卢冠琼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6日电 (记者 卢冠琼)“在中国十大环境问题中,垃圾问题,排名第三。”“据预测,2015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将达2.6亿吨;到2020年,将达到3.23亿吨。这些垃圾,将会给我们的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它会侵占我们的土地、污染农田、污染水源、污染大气、传播疾病。”“我国‘垃圾围城’的形势日趋严峻,全国约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其中1/4已无填埋堆放场地。”“这座垃圾围城,是我们亲手搭建起来的。我们主动地生产,却被动地承受。”……

6月5日,时值第44个世界环境日,“2015地球·公民·传媒环保日聚焦——垃圾的围城与突围”活动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拉开帷幕。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倩,独立纪录片导演王久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教授,开展了一场学者、记者与环保行者之间的对话,并和现场近120名观众进行互动。

“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关注垃圾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具体严重到什么程度?不到现场去感受,你真的难以想象。” 致力于环保题材纪录片创作的王久良导演,在活动现场带来了他的两部作品——《垃圾围城》与《塑料王国》,与大家分享了他所看到的垃圾问题,用触目惊心的画面呈现与回应了关于垃圾去往何处的疑问。

《垃圾围城》讲述的是在北京怀柔周边的垃圾场的故事。王久良骑着摩托车走遍了北京周边的五百多个垃圾场,为北京绘制了一张垃圾包围图,拍摄了近5000多张照片,并制作了这部纪录片。镜头中,成群的牛羊在垃圾堆里刨食脏物;一脸污渍的小男孩,手持废弃医疗注射器,推挤出注射器内部的残余药液,并天真地对着摄像师说道:“你看,有水啦!”……画面震撼人心。王久良坦言自己看过这部片子无数遍,“但每一次看完心情都特别差,因为有些问题,现在还一如既往存在着。”

还在拍摄制作中的《塑料王国》,则指出了发达国家垃圾流向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垃圾场”的尖锐现实。王久良介绍,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在咱们中国的垃圾场里,却可以找到任何发达西欧国家的垃圾。”他感叹,“世界上的垃圾,光废弃塑料这一项,就以每年800万吨的数量进入中国。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目!”

活动中,央视主持人董倩立足于调查记者的视角,向王久良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探讨洋垃圾是如何进入中国、为何进入中国、怎样形成产业等问题。同时,董倩结合自己的采访经历与生活经验,指出垃圾分类的主要问题。“有些家庭主妇应该会有这样的困扰,你坚持对垃圾进行分类,但是当你要去丢弃这些垃圾时,小区里混杂合一的垃圾桶会让你感到为难。”董倩表示,在垃圾分类、重复利用等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但是需要每一个人去实践、行动。

俞虹教授从传媒学者的角度,分析了环保议题中公民视角的重要性,以及环保节目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环保节目所关注的点与受众不够贴近,如气候变暖等长远环境问题,较之水污染等问题,距离受众需求更远,导致环保类节目观众不断流失。”俞虹强调传媒人在环保问题上应有的担当和责任。同时,她指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垃圾的生产者,也是垃圾的受害者,因此,也应该肩负责任,成为垃圾突围的战斗者。

此次活动还受到众多青年学子与社会各界环保人士的关注。现场观众积极参与讨论,反馈热烈,许多环保NGO的志愿者及垃圾分类的行动者也分享了他们的环保理念与垃圾处理实践,并与嘉宾深入互动。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