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苏炳添几年前想过退役 每次回家基本都待不上1天

2015-06-05 21:10: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几天前,家乡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古一村的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打破了男子百米全国纪录,成为第一个跑进10秒的中国“飞人”。回国之后,他在给一家家乡网站作代言的视频中用粤语说:“跑,是需要智慧的!”这大概是他的秘诀之一。

记者近日来到他的家乡,和他的父母、恩师交谈,试图从他们的角度拼贴出中国“飞人”成长记。

天道酬勤

26年前,苏炳添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里。他的父亲苏照华如今常穿运动服,工作是给一家企业守夜,他以天天都能喝上阿添买来的好茶为乐。他的母亲衣着朴素,以帮邻居带孩子来补贴家用,记者见到时,她正抱着个孩子。刚从武警部队退役的弟弟,去了村委会做临时工……

“我们家家境很一般。阿添上初中时个头很小,只有1米5左右,但爱好运动,一直很乖,在镇里读书时,他放学后总是抢着做家务,会烧饭,炒鸡蛋。”他母亲说。

11年前,苏炳添从中山古镇初级中学进入中山市体校。能被体校选中,是因为他有超强的瞬间爆发力和弹跳力。这使他在15岁时便以11秒72的成绩获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100米跑的第一名。之后一丝不苟的艰苦训练,使他状态越来越好:2011年在安徽合肥一战成名,以10秒16的成绩打破了尘封13年之久的10秒17的全国纪录,成为了中国“飞人”。随后的近两年里,他一直称霸中国男子百米跑道。

曾是专业短跑运动员的蔡健发是苏炳添的表哥,他说,“在11个表兄弟里,有6个曾经是田径运动员,这可能跟家族的基因有一定的关系”。

苏照华说,体校的训练很枯燥,阿添曾想退学;几年前,他遇到了成绩上不去的瓶颈,也想过退役……“每天5点多就要起床训练,很苦,很枯燥;特别是几次遭遇肌肉拉伤,给他不少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虽然他很少对家人说训练时的辛苦和比赛上的压力,但他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他总在不断战胜自己。”苏照华说。

4个恩师

苏炳添的家,是一栋当地常见的三层小楼。二楼是家人看电视、喝茶聊天的场所。墙壁上挂着的照片,都是苏炳添的。不过,只有一张是他穿着运动服的单人照,其他的都是他和队友或家乡人的合影。遗憾的是,这些照片没有一张来自赛场,尽管他在跑道上创造了很多值得纪念的瞬间。

在苏炳添的运动生涯中,有4个对他成长很有帮助的老师:在初一时发现他才能的体育老师杨永强,把他招进中山市体校的田径教练宁德宝,本身就是中国短跑名宿的国家队教练袁国强,在美国教他出发时先出左脚新技术的外籍教练。

这些天,杨永强、宁德宝、袁国强,也成了媒体聚焦的对象。仍在古镇的杨永强这样评价阿添:“他跑起来充满杀气,抗压能力过硬,爆发力出类拔萃。”

古镇宣传办主任区锦辉则认为,阿添算是继承了袁国强的衣钵。“37年前,袁国强代表广东队以10秒61的成绩创造了中国电子计时时代的第一个全国纪录。此后他又两次刷新自己的全国纪录。去年年底,在美国冬训期间,袁国强和外籍教练帮助苏炳添进行了成效明显的技术改造——出发先出左脚。”

近年来,苏炳添多次到美国冬训,从起跑到冲刺,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这也许就是他所说的,“跑,是需要智慧的!”

蓄势待发

直到6月4日,苏照华还不知道儿子已经回国。“阿添两个月前回了一次家。下一次回家会在10月份。但他每次回家基本上都待不到24小时。”他说。

苏照华理解儿子的忙碌,他知道阿添已进入了新的奥运备战期,他不但要参加北京世锦赛,还将参加在里约的奥运会。

虽然儿子在中国短跑界已经是创造历史的腕儿,但苏照华希望他能以平常心对待这次成功,“高手那么多,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为国争光”。而他们自己的日子,也照旧那么过着。

苏炳添理解父母的苦心,他在微博中写道:“在好运的时候把握住,努力(冲)上去。运气差的时候咬紧牙,努力(撑)过去。”

在接受家乡电视台采访时,他说:“我就是要继续挑战纪录,挑战极限。希望在8月份的北京田径世锦赛上,可以跑出更好的成绩。”

新华社记者魏蒙

原标题:苏炳添几年前想过退役 每次回家基本都待不上1天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