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中央再选优秀县委书记具有重大战略蕴意

2015-06-02 08:50:05 来源:求是网

评论

近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央组织部再次遴选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对此,舆论进行了深度关注与前沿解读:这是中央时隔20年再次重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遴选模式,无论在政策引导上,还是在战略布局上,都具有重大的指向意义。

一是树立干部典型意义。先进典型具有示范、带动和导向作用,树立干部典型一直是我党的优良的政治传统和价值遵循。当前,在反腐高压的态势下,很多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曲解中央政策要义、“跑偏”作风建设航道,缺乏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出现不作为、乱作为的“坏现象”和“工作病”。在党建发展新常态下,必须重塑党员干部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用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时代楷模去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可以说,这次中央再次拿出“看家本领”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就像中组织原部长张全景所说的那样:“干部思想建设方面一个重要的措施便是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干部队伍的建设”。

二是重构政治生态意义。从去年2月28日江西会昌县县委书记傅春荣被查,到今年4月9日河北省通报清河县县委书记冀东书被查,从中纪委等权威渠道通报的消息中,至少有38名县委书记落马。这样触目惊心的“反腐大戏”不得不引人深思:县委书记难道真的成了官员腐败重灾区?因此,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中央拿出“杀手锏”,用干部队伍中的“大榜样”、“好典型”去带动、激励县处级领导干部,很明显是在重构政治生态。因为,县委书记一旦堕落或者腐败,不仅带坏一批干部,污染一地的政治生态,更直接的是侵害了当地百姓的权益,祸害一方水土。中央反复强调“郡县治、天下安”的重要性,这种“政治考量”与当下启动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遴选机制具有战略意义上切合性。

三是引导主流舆论意义。时下,有一种声音认为,县委书记是一方的“小霸王”,可以肆意妄为、为虎作伥;还有一种观点则强调了“中央政令出不了中南海”,中央的法律法规不如县委书记的“大笔挥挥”。可以说,再加上县委书记成为反腐的重灾区,外界就不得不给县委书记贴上骄奢淫逸、贪污腐败的“政治标签”。因此,中央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打开县委书记的“绿色通道”,用敢担当、有作为、勇改革、贴民心的“好书记”去重塑外界对县委书记群体的再认识,其重要目的就在于为县委书记“正名”,打消一些对县委书记们以偏概全、以管窥天的认知。其实,像王建、惠建林这样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不在少数,只是在正面的宣传效果和组织动员上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应当积极树立优秀典型,用主流舆论发出县委书记们干事创业、服务百姓的时代好声音。

四是凸显用人导向意义。在县委书记研修班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授课,提出“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四个要求,并寄望县委书记要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而这次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县委书记中的“优秀元素”,正是传递了一种“四有”干部的用人导向。总书记提出要做焦裕禄式的“四有”干部不仅在全国广大优秀县委书记身上找到现实的“影子”,更是用“四有”标准为县委书记树榜样、立典型、找路子,用实实在在的用人导向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清正廉洁、一心为民,才能赢得百姓的认可与拥戴,才会得到中央的“嘉奖令”;倘若走偏路子、不严不实,触碰法律“高压线”,就会落到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的惨痛下场。因此,无论是县委书记,还是其他党员干部,都要以“四有”干部为标准,以“三严三实”为准绳,用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和改革成果回应人民的期待和组织的检验,用积极作为的干事创业观树立党员干部的光辉好形象!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