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1岁开始就接触电子产品 家长省心专家担忧
2015-06-01 12:07:24 来源:人民网
送一个手机或IPAD给孩子作为“六一”儿童节的礼物,这样的家长可能不在少数。而对于从小生活在被电子产品包围的环境中的许多宝宝来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公交车上、餐厅里,孩子们全神贯注低头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的场景早已司空见惯。但是,这些电子产品真的适合孩子吗?
在国内某知名问答型知识社区,“儿童玩IPAD等电子产品到底有没有危害”这个问题让网民争得不亦乐乎。
在35个精彩回答里,排在点赞榜前两位的均已过千。第一位的回答以自己的女儿玩IPAD其乐融融为例,认为孩子沉迷电子产品都是因为与家长缺乏交流和照顾,不能怪IPAD。而排点赞榜第二位的回答则是极力反驳前者观点,认为其偷换逻辑概念,误导大众,IPAD等电子产品对孩子的视力、智力发育等多方面存在危害,孩子容易被诱惑乃至沉迷,“会把孩子玩傻了!”
家长很省心,专家挺担心
小霖今年8岁,但他的IPAD经历至少已经有五年了。在他两三岁的时候,就被爸爸新买的IPAD吸引住了,看视频、听故事、切水果……有时甚至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爸爸妈妈因为平时工作太忙,没太多时间照看他,自从有了这个“电子保姆”,省心多了。
记者日前在多个微信群、qq群随机询问了多位年轻家长,大部分表示自家孩子在几个月大就开始盯着电视屏幕看了,一岁多左右就接触IPAD、智能手机等的不在少数。“因为家里电子产品无处不在,很难避免孩子接触。”而且吵闹的孩子玩起它们来,就立马变安静了,“自己也省心。”
“没时间照看”,这是大多数家长给孩子玩手机、IPAD的一个理由。确实,很多孩子在迷上这些电子产品后,家长可以省出大把时间去做其它的事情。
有统计显示,在中国0-6岁的孩子中,有66.6%从4岁开始接触电子产品,平均每天玩平板电脑或手机时间1.5-2小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认为,父母的榜样性很强,孩子玩什么不玩什么受父母影响较大,希望父母能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不能图省事,让孩子长时间玩电子产品。”
功能太强大,后果挺可怕
功能强大,几乎是每一个电子产品追逐的终极目标。但在一些幼教专家的眼里,恰恰是因为这些电子产品的功能过于强大,对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来说,结果是很可怕的。
两三岁就开始接触IPAD的小霖,转眼已经到了入学年龄。但老师很快向家长反映,小霖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做题粗心,记忆力差。爸爸带他去医院检查的结果是:轻度“感觉统合失调”,这是一种儿童期较常见的心理、行为发育障碍,严格来说不是病,孩子的智力很正常,只是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障碍,通过训练可以矫正。直到这时候,爸爸才追悔不已,马上把IPAD给收起来,并且把家里的网络给断了。
孙云晓认为,纵容孩子玩IPAD等电子产品弊大于利。因为在幼儿阶段,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打开身体的各个器官感知世界,玩一些积木玩具、现实互动类的游戏,对心智的发育成熟大有裨益。而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孩子的参与很被动,而且它功能很强大,孩子很容易受诱惑变得沉迷,让他们的视野变得狭小,对发育不利。
北大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张晓蕊告诉记者,从临床病例看,玩IPAD等电子产品确实对孩子的视力有影响,至于是否会影响大脑和神经“变傻”,导致“感统失调”,这需要做大量的病例跟踪研究,据她了解,国内目前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披露。
超时玩电脑 眼睛受不了
北京朝阳区的可可在读幼儿园时迷上了IPAD,上小学后,又喜欢在电脑上看动画片,几乎每天放学都要看上几集。后来为了防止近视,爸爸妈妈做了规定,只允许周末每天可以各看1小时,她可以自愿选择一口气看完或者分成上中下午使用。
玩手机、电脑时间长了对眼睛不好,这几乎是家长们的共识。因此,他们都会限制孩子玩手机、电脑的时间,有时甚至要和孩子“斗智斗勇”,藏手机、掐网线、改密码……但实际上,“超时”现象仍随处可见。
有研究表明,电脑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等基于LED技术的数码产品显示屏发出的高能蓝光,对眼睛的危害较大,儿童及青少年正处于视觉系统发育的敏感期,相较成人更容易受到伤害。
孩子每天玩多长时间电子产品合适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毕燕龙教授从保护视力的角度建议,0-2岁的儿童不宜使用电子数码产品,2-6岁以内的幼儿每次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一天累计以不超过1小时为宜。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表示,3岁之前,儿童每天玩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得超过一刻钟。因为“电子产品周围有强烈的辐射,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好。”
国家卫计委2013年发布的《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提出,儿童持续近距离注视时间每次不宜超过30分钟,操作各种电子视频产品时间每次不宜超20分钟,每天累计时间建议不超1小时,2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操作各种电子视频产品。
愿望都挺好 上瘾难治疗
在记者采访的家长中,多数人都表示给孩子买IPAD是为了学习或开发智力,但他们也都承认,其实孩子更多的时间是用来玩游戏。
黑龙江的曹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刚接触IPAD时,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识字、听故事、看动画上,他也下载了几个诸如“汤姆猫”、“切水果”等适合孩子的游戏软件。但不知什么时候起,电脑上的游戏越来越来多,儿子对游戏的熟稔程度甚至超过了他自己,这令他不得不对孩子实行电脑“管制”。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曹晋曾做过一份调查,在100个受访家庭中,80%以上儿童对IPAD等电子产品充满兴趣;尽管家长们希望孩子通过IPAD进行益智学习,但73.6%的孩子仅用它来玩游戏,只有3.3%的孩子学习网络课程。
不可否认,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但电子游戏“上瘾”却是家长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尽管存在争议,但国内外都已有幼儿园试点IPAD教学了。早在2年前,南京市的一家幼儿园就尝试把IPAD引入课堂教学,园方认为,IPAD是强大的教学工具,其触摸屏的使用非常简单,还有图像和声音,学习起来不会太枯燥。而且电子产品本身也是孩子生活世界需要认知和了解的一种事物。“堵是堵不住的。”
对此,著名幼教专家陈禾坚决反对。理由是,孩子没有自制力容易上瘾,会失去对正常游戏和学习的兴趣;爱上电子游戏,思想即受控制,扭曲了价值意识;注意力缺失,造成未来的学习障碍;失去动手能力;失去自主思考能力;忽视社会规范;孤僻、不合群,人际关系差;损害健康等。
网上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严格限制自己孩子使用数码产品,他几乎每晚都同孩子们在厨房共进晚餐,讨论书本、历史和其他课题。(申宁 欧兴荣)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