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专家: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中德摩擦增多

2015-05-28 17:25:05 来源:中国青年网

评论

德国蓝皮书发布暨德国内政外交走向研讨会现场。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8日电(记者 杨月 实习记者 杜美辰)“随着全球价值链的转移和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对德国出口企业逐渐构成挑战。未来一段时间,中德之间的贸易冲突与摩擦有可能出现增长态势。”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刘丽荣在今天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15)》发布暨德国内政外交走向研讨会上说。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德经济处于一种近乎完美的合作关系,德国需要市场,中国需要技术。德国的汽车工业、可再生能源和高新技术企业,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刘丽荣说,“但是,随着全球价值链的转移,在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等德国传统的优势领域,中国企业逐渐对德国企业构成竞争。”

刘丽荣还举例说,欧盟对华光伏双反问题就是这种竞争的一种表现:德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太阳能世界(SolarWorld)最先发起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因此,专家认为,随着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中德之间的冲突与摩擦将有所增多。

谈及德国企业在华遇到的问题,刘丽荣认为,这主要集中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和强制性技术转让等方面。德国汽车制造企业抱怨来自中国国企的竞争,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实行严格的标准,把技术转让作为在华生产电动汽车的要求。此外,在取消服务业、保险业和银行业的市场准入限制方面,德国企业也有诸多诉求。德国企业为了规避风险,试图开辟中国以外的其他市场,但又无法做到真正疏离中国。

刘丽荣也提到,中国对欧洲投资在过去几年增长迅速,中资企业在德国收购企业,常常招致非议,这也是摩擦增多的一个方面。据了解,德国媒体把中国对德国直接投资称为“入侵”,担心中国投资会对德国企业和员工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在政治层面,无论执政党还是反对党均对中国加大对德国的投资力度表示欢迎。

此前,德国前经济部部长罗斯勒指出,中国对德国投资符合中德双方的利益:一方面,中资进入德国企业,有助于拓宽德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提高政府的税收;此外,新的资本也有助于激发新的经营理念。另一方面,中资收购德国企业,可以学习德国企业的技术积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提高中资企业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