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自己的存款更安全?别被高额贴息迷惑
2015-05-26 13:30:10 来源:今日早报
□本报记者 刘伟
企业存款失踪,储户存款消失,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地出现几起银行存款“失踪”事件。
对于普通储户而言,该如何防范风险,确保自己的存款安全呢?
原因
存款安全事件主要有四种情况
从目前媒体报道的存款“失踪”事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真假U盾结合偷转资金:
近日,石家庄女老板王丽发现自己的1080万元存款突然只剩下了124元。后来,她发现自己手持的U盾号码与存单上的U盾号码不一致。有相同遭遇的不止王女士一人,总涉案金额目前已达到千万。
银行的“内鬼”就是用其他U盾偷偷转走了储户们的钱。据报道,一名储户介绍,当时并不想办理U盾,而且营业员称办理U盾需要收取费用,她提出能否免费办理。银行客户经理带领她到另外一个窗口后,该窗口营业员为她免费办理了U盾。
以高额贴息作为诱饵:
许多丢失存款的储户就是听信了别人承诺的高额贴息。比如,去年的杭州联合银行一工作人员伙同他人诱骗储户资金案,“中介”就是向储户承诺了13%的年利率,并要求他们签订了一份承诺书,内容包括“不开通短信提醒”、“不开通网银权限”、“不通存通兑”、“不查询”、“不提前支取”,更可笑的一条是“不对在银行工作的亲人朋友提起”……稍有警惕的人肯定会觉得,这样奇怪的条款其中必然有诈,但在高息诱惑下,一些储户还是签了字。
社会人员利用银行系统漏洞作案:
以泸州老窑公司“丢失”1.5亿元银行存款一案为例,数名诈骗分子合谋伪造银行印章,编造假存款合作协议,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到公司上门开户,获取公司有关开户所需资料和印模,然后私刻假印章,伪造开户资料,到银行办理开户手续,并使用假印鉴将存款全部从银行转出。
存款变“保单”甚至“飞单”:
一些人混淆存款和理财产品、保险的区别,在个别银行工作人员的忽悠下购买了其他产品,结果到最后发现存款不见了,变成了其他的产品。去年广东有两只私募基金在银行进行募资,承诺付给投资人6.5%至14%的年化收益,涉案金额达7亿多元。事发后,涉事银行不承认产品是通过银行卖给客户的,而是银行员工私售行为,200多名投资者索赔无门。
问责
银监会:不同性质,不同责任,分别处理
针对这些存款“失踪”情况,银行和储户究竟该如何承担责任呢?
从法理上看,储户将钱存入银行,双方就形成了委托保管的合同关系。只要储户有合法的存款凭证,自身不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及重大过失,双方存款关系自然成立,银行应承担兑付款项的义务。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张宗新认为,储户存在银行的钱如果被犯罪分子通过系统漏洞冒领,除非储户参与其中,否则银行要承担部分责任。
从上面几种情形看,如果是诈骗分子通过银行系统漏洞作案的,那么银行无疑要承担责任。而对于由“贴息存款”造成的存款丢失,判定则相对复杂。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不论是“阳光贴息”还是“非阳光贴息”都属于违法行为,不受法律保护。有些储户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私下拿到高额贴息,一方面却理所当然地以为存款存在银行,业务办理也在银行场所进行,出了问题就应该由银行负全责。当然,如果有银行内部人士参与,那么银行肯定要承担管理方面的责任。“飞单”事件要区分看待,主要看理财经理在揽储时是否打着银行的名义,是否在其在职期间发生等。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针对存款“失踪”事件曾公开表示,要进一步探究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因为银行的管理漏洞,还是信息系统的漏洞,还是因为个别社会犯罪分子和银行的工作人员相互勾结造成对存款资金的诈骗等,要分清不同情况,不同性质,不同责任,分别加以处理。
提醒
不要贪图高息诱惑
高风险不一定能带来高收益,而高收益的背后一定是高风险。
在当前自由度较高的金融市场里,任何存款或投资,风险与收益基本上是成正比的——
年利率3%、4%的银行储蓄存款,有国家承诺兜底(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后,有存款保险公司兜底);
年收益率6%、7%的银行理财产品,有银行承诺部分负责;
年利率15%的P2P投资,有P2P公司或担保公司承诺担保;
年利率20%多的企业集资,有集资企业承诺兑现;
年利率30%的民间借贷,由借钱的那个人承诺还款。
哪个有保障,哪个有风险,不言自明。人的贪欲是骗子成功的基石。能抵制住高息的诱惑,就不会跳进骗子的陷阱。因此要保证存款的安全,首先就是不要贪图高息。
管好账户信息,不要轻易签字
其次,要保护好自己的账户信息。提高警惕,无论何时何地,银行卡账号、密码、信用卡背面的验证码等,都不能轻易透露给别人。在POS机、ATM机上刷卡时要多加留意,拒绝一切非常规设备,注意别人的任何小动作。
一旦发现被盗刷,要立即致电客服冻结银行卡,就近刷卡取得证据,然后报警。像河北的那些储户,如果储户在拿到自己的U盾后,核对一下存单上写的U盾号码,看是否一致,就可以避免他人用U盾转走钱了。
此外,签名时也要小心,有的骗局中转钱的单子上都有储户的签名。许多人出于对银行的信心,轻易地在银行工作人员给出的单子上签了字,这种马虎的做法就很容易出事。因此,要记住仔细核对银行给你提供的一切单子,签字前确认清楚后再下笔。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骗子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除了仔细和不贪以外,储户还是要尽量多学习一些金融知识,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金融骗局。只要加强学习,了解各种投资理财可能会遇到的机会和风险,投资者就可以避免上当受骗,存款如此,投资理财也是如此。
原标题:怎样让自己的存款更安全?别被高额贴息迷惑[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6-02)早睡早起习惯并不科学 适合自己的睡眠最健康
- (2015-06-08)南昌高考替考事件:学校称有自己的难处
- (2015-06-08)小德:我已经竭尽全力 为自己的坚持感到自豪
- (2015-06-11)骑士主场胜勇士 詹姆斯:人人都知道自己的角色
- (2015-06-12)“像爱惜自己的生命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