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犬养成揭秘:培训费每条12万 淘汰率达60%
2015-05-24 04:00:1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导盲学生犬正在进行过障碍训练
导盲犬的淘汰率很高,达到60%
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
导盲犬正在进行等待训练
导盲犬基地一年要消耗十几吨犬粮
今年5月1日,北京地铁和全国铁路向导盲犬敞开大门,导盲犬的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然而政策门槛的降低,并不意味着导盲犬实际能够顺利推广。每条12万到15万元的培训成本,申请者至少3年的等待,让导盲犬与国际普及标准遥不可及。
“目前,正式提交申请表的视力残疾人有200到300人,而每年基地能毕业的‘导盲犬’只有不到20条,除去中途放弃等待的残疾人,剩下的应该要等上2到3年吧。”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办公室工作人员梁佳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进入视力残疾人家庭的“持证”导盲犬数量仅有不到百条,北京也只有10条。而国际上规定,一个国家只有1%以上的视力残疾人使用导盲犬时,才能称之为导盲犬的普及。根据2012年的人口普查,我国有1731万视障人士。而据北京市残联的统计数字,截至2014年,本市视力残疾人约有7万人,对导盲犬有实际需求的持证一级和二级视力残疾人为1.9万人。我国的导盲犬因何“一犬难求”?北青报记者展开了多方采访后发现其存在诸多难求点。
门槛一
培训难
时间长淘汰率达60%
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的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是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批准,由大连医科大学和大连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同组建,也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家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家,能够在导盲犬的繁育、培训、应用等多方面提供专业性指导的非营利的导盲犬培训机构。目前,正在全国各地上岗的不到百余条的导盲犬,有80余条都毕业于该基地。
5月21日,北青报记者走进了这个被誉为中国导盲犬诞生摇篮的培训基地。由于该基地的创办者是大连医科大学教授、被称为“中国导盲犬之父”的王靖宇,所以整个基地都坐落在美丽的大连医科大学校园内,这也是全国唯一一所可以在校园里看到数条大型犬出没的大学。
训导员一天要走20公里
重复上千次口令
走进导盲犬的宿舍,在此起彼伏的“汪、汪”声中,北青报记者首先接受了50余条学生犬的问候。
“伏特,我们走。”今年已经3岁、身高马大的拉布拉多犬伏特,听到训导员付明岩的呼叫,跳跃着从宿舍里蹦了出来,尾巴不停地左右摇摆着。看到付明岩手里的导盲鞍,伏特乖乖地低下头,自觉地将其套在了自己的身上。“伏特这是告诉你,它愿意开始工作啦。”训导员付明岩是基地里资格最老的金牌训导员,从他手里毕业的导盲犬就有14条之多,北京的明星导盲犬珍妮就是他的“学生”。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导盲犬工作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只要听话、乖巧就行,它一定要愿意才行。从穿上导盲鞍的一刻起,它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开始后的训练和记者想象大相径庭,没有精彩的奔跑、跳跃、走平衡木……有的只是在校园里遛圈、上下台阶、过障碍,真的挺枯燥。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付明岩的指点下,北青报记者才发现了枯燥遛圈中的门道儿。每当走到一处台阶时,伏特都会将两只前爪放在台阶上,停下来一动不动,直到训导员发出“走吧”的指令,它才会继续前进。在行进时,伏特的身体和训导员的腿只有一拳的距离,很容易感受到它的动作。
伏特走在一条安静的便道上,开始一直走直线的它逐渐偏离了直线,走了一个斜线,付明岩指着前方的松树枝说:“伏特看到了前面高处的树枝会对我造成影响,它带着我避开了。”看似简单,伏特这次完成的是训练中最难的避让高空障碍的训练项目。它要根据主人的高矮,判断是否可以避开高空中的障碍物,如树枝、电线、停车杆、大货车的反光镜等。
这时,远处传来了狗吠声,附近施工工地看家护院的大狼狗向伏特不断地挑衅着,面对挑衅,伏特只是向声音的方向看了看,然后平静地继续它的训练。
伏明岩说,伏特3岁了,别的狗在它这个年纪早已经上岗了,就是因为它曾经很容易和狗打架,所以加长了训练时间,现在它已经克服了这个毛病,要不只能被淘汰。由于训导员缺乏,目前,基地每个训导员都要训练6到7条导盲犬,一条犬一天训练1个小时,走上3公里,训导员一天下来就要走20公里,发出训练口令上千次。
导盲犬的淘汰率
基本在60%左右
狗狗都有自己的性格,经过训练后,只有少部分的狗能顺利毕业,成为导盲犬。“淘汰”成为每个训导员必须面对的现实。
大连医科大学教授、获得“中国导盲犬之父”之称的基地创办人王靖宇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作为导盲犬任何一点点瑕疵都必须淘汰。体型不合格,太静或者太动,哪怕只是爱叫,只是贪吃,甚至不喜欢电视,如果不能在训练中改正,统统要淘汰掉。
梁佳告诉北青报记者,这几年基地导盲犬的淘汰率基本在60%左右。也就是说,每年50条在训犬中大概有20条能够毕业。
训练中的测试项目很多,比如,敲锣、放鞭炮来测试犬只的巨声敏感性。“哐、哐”训练场响起了清脆的锣声,三条正在玩耍的导盲犬中的两条,吓得一激灵,另一条则毫无反应,训导员再次敲锣,三条狗狗已经完全适应了声音,自顾自地玩耍着。“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如果出现把尾巴夹起来四处躲藏,或是跳跃栏杆试图逃跑的现象,都要引起重视,训练后不能克服的,就必须淘汰了。”训导员小周说,“其实,淘汰并没有时间点,它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中,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即便是即将毕业的犬只也要被淘汰。损失虽然大,可这是不能跨过的红线。”
王靖宇的记录本上曾有过这样的记录:
丁丁,2005年12月30日出生,2006年6月淘汰,原因:“有攻击小孩的倾向”。
瑞瑞,2006年3月出生,2007年7月25日淘汰,原因:“未通过枪声测试”。
阿目,2006年5月1日出生,2008年4月2日淘汰,原因:“性格过于紧张,适应能力差”。
芭比,2006年6月22日出生,2008年4月2日淘汰,原因:“性格焦虑,不可改善地怕车”。
训导员刘晓春说,很多人看到体型健硕的导盲犬会害怕,其实,完全可以放心,它们在工作时是不会攻击人和动物的。因为在严格的训练和挑选中,很多被视为犬只天性的,如护食、对动物和人发出警觉音等都被视为有攻击倾向,在训练后无法克服的都会被淘汰。正是因为有了严格淘汰机制,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导盲犬攻击人的案件。
门槛二
培训资金支出巨大 一犬需12万到15万元
走进中国导盲犬大连基地后,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从这里毕业的导盲犬全部是免费交付给全国等待申请的视力残疾人使用的,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而培养一条合格的导盲犬,经过测算,培训基地要花费12万到15万元,以每年基地毕业17条导盲犬计算,一年的支出就是255万元。这些钱又是谁来支付呢?基地是怎么维持的呢?
培训资金来自大连市政府和社会捐赠
在社会上经常会听到一种说法,视力残疾人的导盲犬是花十几万买到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的导盲犬全部免费提供给适合的视力残疾人使用,不用花一分钱。12万指的是训练费用,是由大连市政府和基地各负担一半的。”梁佳对于社会上的这种误解进行着澄清。
据介绍,大连培训基地近几年来每年需要资金约255万,过去一直依靠慈善捐款和王靖宇教授的个人出资,基地的维持一度出现危机。2010年开始,大连市政府决定每条导盲犬“毕业”,财政将予以一半费用的补贴。以一条导盲犬训练费用12万元计算,政府补贴6万元。
另一半来自何处?打开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的网页,在首页上不停地滚动着爱心捐赠名单,来自全国各地的市民为基地捐赠的款、物会被公布出来。这就是基地另一半的资金来源——捐赠。
近两年来,随着导盲犬接受度的提升,基地的捐赠款基本维持在每年80万元上下。即便如此,基地也仅达到收支平衡,已经没有了扩大培训数量的空间。
导盲犬培训账本
训练导盲犬都需要花什么钱呢?据中国导盲犬大连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国际通用的导盲犬犬种主要是拉布拉多猎犬和金毛猎犬。因为它们温顺、聪明、安全、稳定、体型适中、无攻击人的倾向。基地目前训练最多的犬种是拉布拉多。
支出方面,工作人员的工资支出和导盲犬的吃是最大的两块支出。“我们基地一个月的狗粮就要消耗掉1吨。”梁佳说,还有免疫、洗澡、驱虫、训练用的耗材、导盲鞍、牵引绳、训练场地的设备等等。“另外一大块开支,就是导盲犬从基地到市区公共场所实地训练的乘车费用,这一块的开支也不小”。
除此之外,就是训导员的工资。目前,基地共有全职工作人员18人(还有若干兼职工作人员),其中14人为训导员,这些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训导员,每个月只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微薄的收入让这支队伍的流动性很大。从2006年至今,已经有80多人离开了基地,而后又有新的训导员加入。“因为经费的制约,我们不敢扩大犬只的饲养规模,同时也不敢大规模地招聘训导员,毕竟要给大家发工资的。”梁佳说得很实在。
基地统计显示,2010年到2014年,平均一年犬粮支出约35万,犬只医疗支出约10万,犬只免疫支出约4万,人员工资与社保约158万,训练支出约22万(包含车辆保险、保养、油费以及训导员服装等),差旅费约8万,办公用品消耗约10万,宣传品支出约8万,全年支出合计预计为255万。如果以每年毕业17条犬只计算,一条导盲犬的训练费用为15万元。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导盲犬的培训在我国开展近10年。目前,对于导盲犬培训机构的性质、资金来源构成等,我国尚无明确的扶植政策出台。截至目前,全国能够培训导盲犬的机构只有大连、山东、郑州、南京四家,其中大连规模最大。
链接
国外如何资助导盲犬?
据了解,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资助导盲犬的渠道多种多样,在日本,导盲犬经费一般是政府、企业和个人捐助各占1/3;韩国导盲犬基地,据称由三星集团承担大部分经费和组织工作;在台湾,台湾商业银行会在客户刷卡消费时,从支付手续费的环节拿出一部分资金捐赠给导盲犬;在美国,导盲犬的培训机构都以非营利慈善事业的性质来核准登记,政府会在税收上对这样的组织给予适当优惠,但机构在财务上则要完全依靠民间的捐赠,没有任何政府补助。 本版文/本报记者 王薇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内存
北京10条导盲犬
9条毕业于大连
北京目前共有10条导盲犬,其中9条导盲犬毕业于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
1.LUCK 2007年上岗 2.妞妞 2008年上岗 3.黑黑 2009年上岗 4.VIVIAN 2010年上岗 5.乔乔 2010年上岗 6.珍妮 2011年上岗 7.LAURY 2011年上岗 8.IQ 2013年上岗 9.子龙 2013年上岗
导盲犬的一生
寄养期:幼犬出生后45天,送往爱心志愿者家中寄养,让幼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培训期:幼犬满12-14个月龄后,送回基地进行为期6个月的专业技能训练,合格后将与视障人士进行3-4周的共同训练。
服役期:培训合格的导盲犬将免费交付给适合的视障人士使用,服役期为8—10年。
退役期:服役期满后将被送到爱心志愿者家庭或基地养老。
导盲犬主要是拉布拉多犬和金毛猎犬,温顺、聪明、无攻击人倾向,经训练可记住30个以上的口令。
当在公共场合遇到导盲犬时应记住“四不一问”原则:不喂食,不抚摸,不呼唤,不拒绝;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责任编辑:]